XOPQBNMKK
主頁 > 生活專題 > 文娛康樂 > 中國戲曲淺談
中國戲曲淺談 列印 E-mail
會員評比: / 38
最差最好 
文娛康樂
作者是 胡曜麟   
週日, 29 十月 2006 08:00
文章索引
中國戲曲淺談
宋、清之戲曲
梅蘭芳
樂器
全部頁面
戲曲,是戲劇和曲藝的總稱。中國的傳統戲曲藝術歷史悠久,最早來自于原始歌舞,秦漢時期的俳優是最早的一種戲曲形式。現代年青人對中國的傳統戲曲非常陌生,甚至認為是沉悶、不合潮流。現在請聽一位廿歲剛出頭的年青小伙子,述說中國戲曲歷史如何演變成為現在的京劇和粵劇。
中國戲曲是我國既傳統,又具有獨特風格的戲劇,是包含文學、音樂、美術、舞蹈、雜技、武術及人物扮演的藝術。它萌芽於秦漢,成就於宋元,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而又最成熟的戲劇之一。它更是祖國藝術殿堂中的瑰寶,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戲曲源於秦漢中葉,當時養歌妓的風氣十分盛行。他們演唱的曲目都是自行創作,因此曲詞及音調都以簡單為主。由於養歌妓的費用非常龐大,所以欣賞戲曲都是貴族大戶的玩意。到漢朝以後,戲班的形成,把戲曲變成了公開表演,亦是中國戲劇的始祖。後來各地的戲劇加入了不同的腔調、樂器、音樂、服裝 、語言及動作等因素,形成了今天不同的劇種。當中北方以京劇為首,南方則以粵劇為首。

京劇始於清朝乾隆年間,源于徽調和漢調。安徽的徽班及漢調的藝人于乾隆及嘉慶道光年間進京。徽調及漢調在北京吸收昆曲、梆子諸腔之長 ,而形成早期之京劇。京劇中的西皮、二黃、是板腔體中發展得比較完整的戲曲腔調。各種板式以原板為基礎,通過曲調唱腔的變化,速度的快慢,節奏和拍子的變化等等,演變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其中西皮則有導板、回龍、原板、二六和快板等基本板式。二黃則有導板、回龍、慢板、原板及散板等的基本板式。西皮和二黃的唱腔亦可分為大嗓腔和小嗓腔。大嗓腔以老生及老旦為主,小嗓腔則以青衣及小生為主。西皮和二黃的腔調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西皮比較明朗流暢,帶有歡快興奮的特色,常用以表現喜悅、激動、高昂的情緒。二黃比較深沉,帶有渾厚凝重的特色,常用以表現回憶沉思、懷念、感嘆和悲憤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