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PQBNMKK
主頁 > 生活專題 > 文娛康樂 > 奇聯妙對共賞
奇聯妙對共賞 列印 E-mail
會員評比: / 13
最差最好 
文娛康樂
作者是 胡廣海   
週日, 13 八月 2006 16:00
文章索引
奇聯妙對共賞
妙對軼事
對仗
全部頁面
對聯是中國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學形式,筆者將對聯的起源、形成、發展作一個簡略的介紹,加上乾隆的奇聯妙對故事...
對聯,在公眾社會經常可以看到和應用的一種通俗文學形式,雖然不能與中華傳統文學藝術共處主流,但也是一支別具色彩的奇花。它在民間流傳歷久不衰。
 
最早的對聯是由桃符演變過來。早期人們用桃木板上畫上傳說中荼和郁壘的形象,掛在每扇門上,後來,漸漸演變成只在門上分別寫上 『*荼 (音桃)』 和 『 郁壘 』 的名字。為了對稱,在 『 荼 』 字上加上了一個 『 神 』 字,成為 『 神荼 』 。這樣每扇門上都是兩個字,看起來對稱美觀,因此便形成了最早的對聯雛形。

演變到五代,這種桃符起了一個質的變化。便是桃符上的字開始用兩句有含意的聯語來代替神荼郁壘的名字,它的性質也變成了可以表達一定的中心思想的特殊文體。

據 【 宋史。蜀世家 】 記載,後蜀帝孟昶 ( 音廠 ) 每到新年前除夕日,就命他的文臣寫詞貼在房門左右,這顯然是後來形成的對聯。後蜀被宋滅國的前一年,孟昶親自命題一副春聯: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是至今完整流傳下來最早的一副對聯,可稱為聯語的鼻祖。

宋初,由於社會文化的發達,對聯的實用範圍得到擴大,人們不僅在新年時在門上張貼春聯,甚至在大型屋苑、楹 ( 音迎 ) 柱上也有文人雅士題寫的對聯,民間的社會交往酬答和喜慶喪吊活動中開始得以普及使用對聯這一獨特的文學形式。

直到清代,對聯的發展在藝術上又有很大的提高。乾隆皇帝很喜好舞文弄墨,在詩詞和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性喜遊玩,所到之處少不免提聯寫對,在民間野史留下了很多妙聯佳對。